写于2015年:iPod 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,继 iPod nano之后,下一个和我们告别的很可能就是 iPod touch,iPod 终归也逃不出这个时代的宿命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在京东上收到了一台全新未拆封的黑色 iPod nano 3,毕竟已停产多年,能在现在收到一台全新的 iPod nano 3 我还是很知足的。
不过由于年代太过久远(iPod nano 3于 2005 年发布),加上一直没有使用,这台 iPod nano 3 的内置电池已经坏掉了。(只能在接上电源时使用)为了给「小三」换电池,我找了很多商家,也尝试过自己动手。在翻来覆去很久之后,最终在淘宝找到了一位卖MP3的商家,我看他店里的MP3都可以半年保修换电池。所以一番讨价不还价之后,以 100 块的价格给这台 iPod nano 3 换了一块「全新原装」电池。师傅的手艺还不错,更换了电池后的「小三」几乎看不出痕迹。
换好电池后,下面就是熟悉又陌生的「找音乐、下载音乐、iTunes 导入音乐」流程了。当完成这些「准备工作」,看到一首首熟悉的歌曲出现在 iPod nano 3 那个「白底黑字」的界面上时,突然有种穿越时空的错乱感。
距离 iPod nano 3 发布已经过去了十五个年头,它的音质相比如今的 iPhone 也有了一定的差距,但比很多千元机的音质还是要好不少,配个容易推起来的耳机,iPod nano 3 依然能提供不错的听感。再加上「好用到没朋友」的 Click Wheel 以及现在看来依旧精美的做工,在这个数码产品迭代越来越快的时代,这款 iPod nano 3 却似乎可以独善其身。
从「惊艳亮相」到「无足轻重」
![此图片的 alt 属性为空;文件名为 nano.jpg](http://101.34.115.37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12/nano.jpg)
很多人都知道是iPhone一代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,但不知道的是,上世纪九十年代,苹果濒临破产,而让苹果翻身的正是现在被人忽略的iPod系列。并通过iTunes音乐商店,带来了音乐数字化的第一场革命。后来的iPod Classic也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播放器之一。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,智能手机就开始横扫一切了,手机取代播放器,音乐流媒体服务也开始了第二场音乐革命。
第一款 iPod nano 诞生于 2005 年,由于苹果把存储介质从微硬盘换成了闪存,这得以让 iPod nano 在 iPod mini 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大幅度的「瘦身」。次年发布的 iPod nano 2 则在延续了第一代 nano 设计的基础上,将正面换成了金属铝材质。
2007 年 9 月发布的 iPod nano 3 在外观上发生了较大变化,外形从前两代 nano 的「细长」变成了「矮胖」,变得更像是 iPod classic 的缩小版。不过可能是因为用户对 nano 3 这个「小胖子」不太感冒,苹果在 iPod nano 4 上又换回了长方形,相比 nano 1 和 nano 2,nano 4 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大幅增加了屏幕尺寸,并且屏幕部分还首次采用了弧面玻璃。2009 年 9 月 9 日,苹果发布了屏幕更大并增加了摄像头的 nano 5。
前五代 iPod nano 虽然在细节上有很多不同,但它们都使用了经典的 Click Wheel 滚轮,在设计上能看得出明显的传承。不过在 2010 年发布 iPod nano 6 上,苹果却突然砍掉了 Click Wheel,只留下了一块 1.5 英寸的正方形触摸屏,并在背面配备了一个类似 iPod shuffle 的小夹子,再配上一条表带,用户甚至可以像戴手表一样把 nano 6 戴在手腕上。两年后,苹果发布了再次经过重新设计的 iPod nano 7,「长方形屏幕+Home 键」的外形让它很像是 iPhone 的缩小版(如下图),而 nano 7 也是目前苹果发布的最后一款 iPod nano。
Pod nano 最初是为替代经典的 iPod mini 而出现的,在随后的十年中,iPod nano 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,让 iPod 得以延续它的传奇。不过就是这样一条曾经给苹果带来无数荣耀的产品线,如今却正在变得无足轻重。
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 Apple Music、Spotify、Pandora 等流媒体音乐的大行其道,iPod 这种功能相对单一的音乐播放器正在逐渐沦为「上一个时代的产物」。
iPod touch : 「夕日欲颓」
![此图片的 alt 属性为空;文件名为 touch-1024x535.jpg](http://101.34.115.37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12/touch-1024x535.jpg)
iPod系列播放器似乎将要走近人生的最终点:从2015年苹果宣布关闭iPod nano和shuffle这两条产品线开始,就已经意味着苹果放弃了音乐播放器业务。此时,iPod家族只剩下Touch系列。Touch是iPod家族中年龄最小,苹果对它的定位不只是播放器,而是可以运行iOS系统的设备。
这也是苹果继续更新的理由,因为它是最便宜的iOS设备,之前也是现在也是。记得iPhone4刚上市那会,因为太贵有人就开始盯上iPod Touch,都叫它不能打电话的苹果手机,于是各种各样能够让iPod Touch插卡打电话的华强北黑科技就来了,叫苹果皮,体积很厚,就跟现在的电池背壳一样,可见当时人们对iPhone的吸引力。
iPod touch 既不像 iPhone 那样占据了苹果营收的半壁江山,也不像 MacBook Air 那样成为了其他厂商多年追逐的目标。iPod touch 甚至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「休眠」状态——最近一次「实质性」更新还是在 2012 年的第五代,此后都只是对处理器、摄像头和存储空间的例行升级,外观和设计再无变化。此外,官网上折叠在「音乐」页面下的链接,财报中折叠在「其他」类目中的销量,无一不显示着官方对这一产品放任自流的态度。
消费升级、性能过剩等等各种原因下,不仅是iPod系列的其他产品,iPod Touch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。2019年的最后一次升级只是将处理器从iPhone 6的A8升级到了iPhone 7的A10,同样是只能玩游戏看视频的iOS设备,远没有搭载A12的iPad mini香,也没有iPhone 7更有性价比,虽然已经买不到原装的了。
总之,今年iPod touch 的悄然下架,是早已预料中的。
流媒体时代,我们还需要「拥有」一首歌吗?
当流媒体时代滚滚而来,订阅制逐渐成为音乐、书籍、电影和游戏等媒体的主流消费模式。我们以包月 / 年模式订阅服务,别说购买唱片,连下载歌曲这个行为也逐渐消失。音乐流媒体的订阅制,正如乔布斯所说,是在「租音乐」。在一些音乐 app 上,虽然支持下载音乐,但一旦会员过期,已下载的歌曲也无法离线播放,我们可以不花钱听海量歌曲,但我们无法「拥有」一首歌。
数字内容的便利,来自所有权的让渡。但也并非所有人愿意以数字取代实体,就像很多人还是更喜欢阅读纸质书,而非电子书。在流媒体中唾手可得的音乐消磨了音乐体验的仪式感,实体音乐媒介的物理存在属性反而成为了一个新的卖点。将黑胶唱片放上唱机,摆上唱针,或是将音乐下载到 iPod 上,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。
前两年甚至出现了一种叫做数字实体唱片(Digital Reality Album)的数字音乐产品形态,顾名思义,就是将数字音乐和实体唱片结合。怎么结合呢?虽然用户购买的仍然是数字音乐,但都是一次性买断,所有权归用户所有。这和之前 iTunes 商店模式一样,没有什么特别。数字实体唱片中的「实体」体现在,像实体专辑一样给数字专辑精心设计主题场景、内页设计、文字介绍、制作团队信息、音乐 MV 等,因为是采用数字形式,专辑的交互呈现反而更加多样。既满足快速获取音乐的需求,也保留了体验传统唱片时的仪式感。
在这个流媒体时代,究竟我们还是否需要真正「拥有」一首歌,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。不可否认流媒体是大势所趋,但这并不妨碍新旧媒介的和谐共存,这比起流媒体一枝独秀要更有利于行业发展。
毕竟,历史上的那些革命性的创新,不正是在不断的新旧碰撞中诞生的吗?
最好的年华
能够随时随地播放音乐的iPod改变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,成为很多人怀念青春的一个寄托。但随着iPhone设备的不断革新,云存储技术的发展,现在听音乐不受时间、地理、设备的限制,更加方便播放音乐、视频。
最初购买iPod的人可能是发烧友或热爱音乐并且资金充足的人,但现在仍然购买iPod的人可能同样是发烧友或借用iPod touch缅怀青春的人。越来越多更加先进的可替代设备出现,iPod设备将在什么时候最终退出历史舞台?当iPod发布30年之际,我们会谈论什么?
不管怎样,我们要感谢iPod。它用它最好的年华,陪伴了我们的青春(尤其是90后)。水木年华有一首歌叫做《最好的年华》,歌词与iPod无关。但我觉得放在这里却十分贴切。
是否记得那首歌
在你最美的时刻
每当它随风响起
你总会轻轻地和
多么幸运能和你
在那段时光相遇
那笑与泪水的痕迹
让我迷失了自己
感谢你用最好的年华
陪伴我走过那些岁月
那是我们最好的年华
我心底最眷恋的时光
感谢你用最好的年华
陪伴我走过那些艰难
那是我们最好的年华
我心底最眷恋的灿烂